2010年3月7日 星期日

城市寓言

Flâneur 城市游蕩者
-- 「我覺得現在flaneur(漫遊者)這個字眼,大家都濫用一番,這個觀念是源自班雅明,flaneur在巴黎的拱廊下,邊行邊看,但flaneur不是普通人,他好似作家,好似知識份子,現在大家都將這字眼亂用。有些人和雜誌將“漫遊”定位為“消閒”,完全不是那回事。」(李歐梵)
-- 「Flaneur有一種眼光,有一種反思,有一種閒適,對都市文化有興趣,所以才能與群眾保持一種既近且遠的距離,慢慢的邊行邊看。」 (李歐梵 )
-- 「如果從一個肯定的眼光看,遊客是可以成為flaneur的,但前提是不能參加旅行團,不可以去迪士尼和其他主題公園玩,漫遊不是去玩,是觀察,而且一定是漫無目的的觀察。」 (李歐梵 )
-- 「Flaneur要有敏感性,他看到的東西,一般人看不到,他不同於一般群眾,亦不是那些高高在上的知識份子,高高在上的批評。Flaneur是一個文化觀察者,他寫書、寫詩或攝影,他有一種文化的目的,他想瞭解這個城市,但他不是單看表面,而是可以感受到一些內裡的東西。」 (李歐梵 )
-- 「但那些到處旅行的人,只知道去那裡食法國菜,買最好的東西,他們只知道享受,卻沒有flaneur的直覺觀察、反思和思考,他們其實只是一種享樂主義者。」 (李歐梵 )
-- 「這個值得深思......,flaneur就是將都市視為一個迷宮,這種探險不同以前去到蠻荒的那種探險,而是去到一個慾望的迷宮,受到都市文化的吸引,可以說漫遊是一種新的探險。」(李歐梵 )
-- 「商場是一個迷宮,但漫遊不一定要行商場,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漫無目的,就像你行行下的時候,突然見到一些橫街窄巷,覺得很吸引,於是便走入去看。你走入去,就是因為你受到吸引,有一種慾望,很多人說這種吸引、慾望都是商業性的,但我反而覺得是文化性多一點。 (李歐梵 )
-- 「有些人認為在這個現代社會、後現代社會,所有的東西都是商品,都是消費,無所謂高級文化,無所謂詩情畫意。但我卻認為還有一些,flaneur要有自己的直覺和觀點,我自己並不是依照後現代主義的理論,我認為flaneur要有自己獨特的觀點,這點很重要。」 (李歐梵 )

Allegory 寓言
-- 班雅明的寓言式批評:「為了一個被遺忘和誤解的藝術形式的哲學內容而寫的,這個藝術形式就是寓言。」( 班雅明)
-- 「在寓言中,不是客體對象賦予藝術意義,它的意義有賴主體的給予。寓言正是現代社會事物與意義、人與其真實本質相分離之現實處境的表現方式」(陳學明,2001)。

寓言的批判能量
-- 班雅明所說,「寓言在思想領域裡就好比物質領域裡的廢墟」,在他的眼裡,寓言本身就是意義的碎片,一切的不完整,支離破碎,正是對整體的破壞,這種廢墟的美感,是一種在時間終點上,帶給人的驚異與震驚。
-- 班雅明的說法:「無止盡的堆積碎片卻對目的沒有周密的構想」是寓言的「常見實踐」。
-- 班雅明:「寓言的心靈從知識提供的廣大無秩序的材料中任意的選擇,它嘗試將一片與另一片配合,去判斷它們是否能被結合,這個意義與那個意象,或是那個意象與這個意義。結果從不曾是可預測的,因為兩者之間的關係並非有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