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29日 星期六

懷舊:一個被建構的歷史

文化認同與歷史記憶是當代台灣文化重要的議題,同時台灣建築專業亦強調歷史建築對城市地景與形塑共同記憶的重要性。這樣的堅持也意涵著歷史是客觀的且不可變。然而,後結構論述宣稱歷史是一被建構的事實,是一社會產物,並非一客觀且中立的事實客體,因此當歷史成為文化生產的基礎,同時亦須揭露其中所隱藏的政治意圖(the political intention)。
本文企圖從布希亞的「擬像秩序」檢視歷史再現的本質。當台灣建築文化強調歷史性的同時,本文指出所謂的歷史再呈現(re-present)並不符合「再現」(representation)法則,而是如同布希亞所宣稱,歷史的再呈現與任何事實並無關聯,它是純粹的擬仿物,有效地誘惑主觀意識沉溺於某種無意義的懷舊氛圍。

2007年12月22日 星期六

跨國生活模式:辨析多元文化主義的認同問題

多元文化的概念在今日已成為社會文化的價值核心,特別是針對一個由多種認同身分組合或跨國界的社會,多元文化主義被視為一種多種族群認同與多種文化並存的可行策略;然而,在多元文化主義強調文化種類的多樣性與異質性,用來抵抗文化中的單獨性和優越性的同時,其中仍有許多吊詭之處未經揭露與闡明。
本篇文章指出,多元文化主義反抗傳統文化的同化主義,強調文化間的界線,各自文化的領域性,其中卻隱含著文化的唯我主義(solipsism)和分離主義(separatism);其次,在唯我主義與分離策略的保護下,多元文化主義拒絕的身分認同的流動與文化間的混雜,這可能使得弱勢文化停留在欲擺脫的認同及文化傳統框架中;如果多元文化主義喪失了提供弱勢文化發聲的空間,只以舊有的文化織理規範文化分類與文化內涵,如此並未使族群真正擺脫舊有集體認同想像,使得原本要擺脫單一性,拓展多元性的企圖,卻掉落入另一種形式的文化帝國主義,逼迫弱勢族群放棄其自我的文化與認同詮釋。

2007年9月29日 星期六

根絕他者?後殖民論述下之台灣都市地景

藉由後殖民論述,本篇報告企圖詮釋台灣當代都市地景所呈現的混雜性與台灣文化認同之關聯。當台灣的國族認同想像以離散者(the diaspora)的角色,從「中國」尋找可支配台灣文化再現原則及模式時,本篇報告提出這種對祖國的離散想像是虛構。同時本文提出並無「純」台灣本土性的存在,既然「他者」一直存於台灣的發展史中,根據峇峇(Homi Bhabha),對於失去主體性的族群,其文化的發聲,必須有「他者」的介入。因此,「他者」一直參與台灣文化認同感的建構,台灣文化的再現不在於「發現」或是「創新」,而在於不斷地「模仿」、「借用」、「混雜」。透過「混雜」hybridisation),台灣都市地景所呈現的一種混雜的折衷形式正是「他者」在自我文化發聲中展演的成果,「混雜化」hybridisation)是一種台灣文化認同感的再現方式。